“十三五”时期消费规模稳步扩大结构持续优化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十三五”时期消费规模稳步扩大结构持续优化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编者按

  我国居民收入随着经济发展不断提高,消费增长空间巨大。2019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0733元,同比实际增长5.8%。“十四五”时期,随着中国经济平稳发展,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将持续扩大、购买力不断增强,消费市场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将进一步凸显。此外,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居民收入将继续保持较高增速,从而有效带动我国居民消费增长。

  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十三五”时期,各地区各有关部门顺应居民消费结构升级趋势,着力完善消费政策、扩大消费供给、改善消费环境,不断释放消费潜力,消费市场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总体来看,随着促进消费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逐步完善,消费占GDP比重持续上升,已稳稳占据“半壁江山”,成为经济增长的“压舱石”。与此同时,消费结构进一步优化,以消费升级引领供给创新、以供给提升创造消费新增长点的循环动力持续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巩固,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新型消费迅速发展

  “十三五”时期,我国进入消费需求持续增长、消费增速换挡、消费结构加快升级的重要阶段。以网络购物、移动支付、线上线下融合等新业态新模式为特征的新型消费迅速发展,对满足居民生活需要、释放国内消费潜力、促进经济平稳健康运行起到了重要作用。

  首先,消费规模稳步扩大。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015年的30.1万亿元增加到2019年的41.2万亿元,累计增长了36.8%,年均增长8.1%。2019年最终消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5.4%,比2015年提高1.7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7.8%,连续6年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稳定器”和“压舱石”的作用更加凸显。

  与此同时,消费结构不断优化。2019年,居民消费支出中服务消费占比达到50.2%,比2018年提升0.7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从物质商品向更多服务消费转变。居住、教育文化和娱乐、医疗保健三类消费支出占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分别为23.4%、11.7%、8.8%,比2015年分别提高1.69个、0.69个和1.41个百分点,发展型、享受型消费进一步壮大。

  “我们的乳制品刚刚进入中国的时候,只有在一些高端涉外场所才能购买到。之后,我们的产品进入了烘焙领域和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四五年前,我们的产品进入了茶饮、中式餐饮领域。”当谈及对“十三五”时期中国消费领域变化的感受时,恒天然大中华区政府事务副总裁韩励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中国消费在不同的阶段出现了很多不同的趋势,其中最明显的一个是消费升级。

  此外,消费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2019年,我国网上零售额达到10.6万亿元,比2015年增长174.2%。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网络购物、在线教育、互联网健康医疗、网络文娱、智能体育等线上消费逆势增长,有效保障了居民日常生活需要,推动了国内消费恢复,促进了经济企稳回升。前三季度,全国网上零售额80065亿元,同比增长9.7%。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66477亿元,增长15.3%,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4.3%,较2015年底提升13.5个百分点。

  有效引导供给端转型升级

  “消费作为最终需求,是生产的最终目的和动力。”中国银行研究院博士后叶银丹认为,消费升级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不仅仅在于直接拉动经济增长,更在于以需求引导供给,通过升级的消费需求,主动引导生产端的产业转型升级。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表示,“十三五”时期,结合消费者个性化消费需求突出,追求品质提升,关注消费品牌,重视服务消费等变化,消费供给围绕供给侧改革的主线,从丰富产品种类数量,提高产品质量等方面着手,形成一大批国内品牌满足消费需求。

  以食品消费领域的变迁为例,亿滋国际2019年发布的《零食现状》报告显示,在中国,86%的消费者会关注零食的健康和膳食平衡,均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为适应这一新趋势,亿滋国际在“十三五”时期持续在产品研发过程中关注减油、减钠与减糖,选择天然原料和合理添加营养元素。

  除了消费升级之外,消费的第二大核心趋势就是数字化和个性化。“中国的消费者不仅要健康、要美味,还要颜值高,还必须要可分享。”韩励说,这是很重要的努力方向,也要求我们在产品设计之初和营销模式上进行与时俱进的创新。

  值得注意的一大亮点是,“十三五”时期,移动互联网等发展让共享型消费逐渐普及。电商的快速发展,移动支付的迅速普及,物流快递的爆发增长,让消费者获得各种消费品的渠道更多、更便利。

  “‘十三五’时期,亿滋国际也抓住了中国市场数字化飞速发展的机遇。”亿滋国际大中华区公司及政府事务副总裁傅悦对记者表示,近年来,亿滋国际积极推动企业内部的数字化变革,聚焦消费者、客户和供应链,通过数字化和大数据技术,更好地洞察消费者需求细分,满足消费者个性化的新需求,并提升端到端供应链的数据整合水平与智能化程度。

  蕴藏巨大增长空间

  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进一步激发居民消费潜力的若干意见》。2019年,国务院同意建立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的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部际联席会议制度。2019年以来,为适应新形势下促进消费工作需求,进一步激发重点领域消费潜力,国务院办公厅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关于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意见》《关于以新业态新模式引领新型消费加快发展的意见》等文件,促进消费政策体系不断健全,涵盖范围不断扩大,政策力度明显加大。

  展望未来,娄飞鹏认为,“十四五”期间,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将成为经济改革发展的主线,其中消费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未来,各种个性化、智能化消费将会获得较大发展。

  与此同时,我国居民收入也在随着经济发展不断提高,消费增长空间巨大。2019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0733元,同比实际增长5.8%。叶银丹分析称,“十四五”时期,随着中国经济平稳发展,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将持续扩大、购买力不断增强,消费市场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将进一步凸显。此外,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居民收入将继续保持较高增速,从而有效带动我国居民消费增长。

  记者了解到,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就业收入分配和消费司将充分发挥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部际联席会议制度作用,统筹协调各部门齐抓共促、形成合力,指导和支持地方政府结合本地实际细化实化政策举措,加快破除制约居民消费的体制机制障碍,补齐消费软硬短板,稳定重点领域消费,挖掘消费新增长点,提振居民消费信心,营造良好消费环境,推动形成强大国内市场。

来源: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