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2021广东两会|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莞佛要当好地级市高质量发展领头羊
1月24日上午,省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开幕。省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总结了“十三五”时期发展成就和2020年主要工作,明确了“十四五”时期的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部署了2021年工作。其中多处直接或间接提到东莞,提出佛山、东莞要立足实体经济,提升制造业能级,当好地级市高质量发展的领头羊。
总结“十三五”:
东莞经济总量接近万亿元
报告指出,“十三五”时期,粤港澳大湾区国家重大战略全面实施,深圳先行示范区开局良好。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显著提升,港珠澳大桥、广深港高铁等标志性工程建成通车。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进展顺利,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加快形成,光明科学城、松山湖科学城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建设稳步推进。
报告指出,“十三五”时期,广东科技创新能力大幅跃升,现代产业体系优化升级。布局建设10家省实验室,积极创建国家实验室,实施九大重点领域研发计划,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能力显著提升。在10家省实验室中,就包括东莞的松山湖材料实验室。
“十三五”时期,“一核一带一区”建设加快推进,发展平衡性协调性不断增强。报告指出,珠三角核心区发展能级不断提升,东莞经济总量接近万亿元。
报告指出,三大攻坚战取得决胜成果,全面小康成色更足。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强力整治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积极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茅洲河、练江等重点流域治污实现历史性突破、水质显著好转,基本消除地级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全面消除劣Ⅴ类国考断面。
部署2021:
加快打造“轨道上的大湾区”
报告从十个方面部署我省2021年工作,认真落实“1+1+9”工作部署,迈好构建新发展格局第一步、见到新气象。
在深入推进“双区”建设,强化广深“双城”联动,打造高质量发展动力源方面,报告提出要推动粤港澳三地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加快打造“轨道上的大湾区”。要推进大湾区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四网融合”,推动珠三角地铁互联互通,努力实现主要城市间1小时通达。建成佛莞城际铁路等项目,加快建设穗莞深城际前海至皇岗口岸段、莞惠城际小金口至惠州北段等项目。
建成赣深高铁,加快莲花山、狮子洋等跨江跨海通道建设
报告提出,要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大力推动内外联动,加快打造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要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充分释放消费潜力,加快建设现代流通体系,优化提升对外开放合作。
其中,在基础设施投资方面,提出要建成赣深高铁等,加快莲花山、狮子洋等跨江跨海通道建设。在释放消费潜力方面,提出要推动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市内免税店,推动汽车以旧换新,促进家电更新消费。
加快建设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
在强化战略科技力量,加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和创新生态建设,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方面,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打造全球科技创新重要策源地。要推进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加快建设光明科学城、松山湖科学城等先行启动区以及南沙科学城联动协调发展区,做强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优化实验室体系,推进国家实验室建设,提升10家省实验室建设水平。加快散裂中子源二期等建设,打造世界一流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
报告还提出,要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支持企业加快技术创新,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
报告提出,要坚定不移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不断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要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推动现代服务业优化发展,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做大做强海洋经济。
要深入实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六大工程”,聚焦新一代电子信息、智能家电、高端装备制造等重点领域,推进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建设。加大先进制造业项目投资支持力度。积极参与国家产业基础再造工程,探索实施“链长制”,开展行业领军企业培育行动,深化区域产业共建,促进珠三角产业有序向粤东粤西粤北地区转移。
当好地级市高质量
发展的领头羊
报告提出,要更大力度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着力增强内生发展动力,加快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在推动珠三角核心区域优化发展方面,报告提出,要加快珠江口东西两岸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东岸电子信息产业创新发展。佛山、东莞要立足实体经济,提升制造业能级,当好地级市高质量发展的领头羊。
报告提出,广州、深圳、珠江口西岸、汕潮揭、湛茂等五大现代化都市圈要增强集聚功能,引导常住人口向中心城市、城市群和城镇有序转移,以常住人口为基准合理配置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资源。要以“绣花”功夫提升城市治理精细化水平,加快城市更新、城镇老旧小区和城中村改造。要着力解决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
深入推进“数字政府”建设
在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方面,报告提出要深入推进“数字政府”建设,深化营商环境综合改革,促进各类市场主体健康发展,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积极防范化解经济领域重大风险。要推进省市两级数据资源共享平台对接联通。推进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优化再造业务流程。探索试点商事登记确认制。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推进自然资源领域“多审合一”“多证合一”。
推进传统制造业
绿色化生态化改造
在扎实抓好污染治理和生态建设方面,报告提出,要制定更严格的环保、能耗标准,全面推进有色、建材、陶瓷、纺织、造纸等传统制造业绿色化低碳化改造。
要持续推进水环境治理攻坚,深化茅洲河、练江等流域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系统整治,强力治理城市黑臭水体。深入推进“三旧”改造,盘活利用存量工业用地。
加快大湾区大学筹建
报告提出,要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努力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加快建设现代化教育高地,全面推进健康广东建设,稳步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全面提升平安广东建设水平,巩固军政军民团结。
其中,在加快建设现代化教育高地方面,要实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工程,推动普惠性学前教育增容提质,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增加普通高中优质学位供给。要加快大湾区大学、中山科技大学筹建。
来源:i东莞